爭榮網

到底是張愛玲

同事出差香港,幫人帶回數枚蘋果6,我則央求捎了一本最新出爐的張愛玲漏網作品《少帥》。鄭重地等晚上把雜事都做了,床上看。張愛玲的小說比較冷,但又很好看,適合床前明月光。 

因為英文是原稿,先看英文,但竟然很快就困了。我沒有能力判斷張愛玲的英文,據劉紹銘先生說,屬於“秀才英文”,意思是,各種表達中規中矩。好像是這樣,尤其是對話,主謂賓一律穿戴齊整,彼此人馬戰鼓正襟危坐。張愛玲原來馳騁中文世界的古墓派劍法,最是心高氣傲最蔑俗蔑禮,到了英文世界,卻束手束腳揮灑不開,搞得少帥和趙四的鴻蒙初闢跟藍翔技工一樣辛苦,先是“settle”然後“fix”。 

當然這些“settle”和“fix”裡面也有深意,但其中深意比較中式,此類表達反覆出現,美國出版社估計也是累覺不愛,所以,雖然有行家反覆證明張愛玲的中英文已達化境,但是從張愛玲飛花摘葉般的中文句子裡出來,看到這樣重的英文,終究生出感嘆:人不能同時踏入兩條河流。 

因此,雖然是翻譯,中文的《少帥》還是更好看。說起來,此書的翻譯算是用心又用功了,能用到張愛玲過去語調的地方,譯者都照顧到了。不過,即便會得罪無數張迷,包括敬愛的子善老師,我還是想說,儘管是未完成稿,《少帥》潛力也有限。 

作為一部有歷史抱負的小說,《少帥》的歷史座標幾乎沒有拉開。據書中所附的馮晞乾考證文章說,張愛玲當時是做了很長時間的寫作準備的,但能確定的參考材料卻只有兩類,一是剪報雜誌,二是像《中國的端納》這樣的外國記者所著圖書。因此,無論前者還是後者,都無力讓張愛玲的史識突入歷史的核心。當然,在張愛玲的小說中,我們從來也沒有讀到過正史的敘事,“流言”是她喜歡的方式,她也一直很願意強調自己的小報口味,但是,就像她說喜歡錢,她對錢其實一直有一種超脫的觀點;她鍾情野史,是因為她明瞭正史。但是,對張學良進入歷史的那一刻,張愛玲顯然沒有獲得足夠的歷史穿透力,使得作為書名的“少帥”沒有歷史場域中的“帥”氣,赤條條就是稗史裡的花花公子,而這種印象更是被小說中略顯得多的性愛描寫所加固,再加上,四小姐的年齡還被奇觀兮兮地降到十三歲。所以,本質上,《少帥》是一部正史觀野史觀都不曾確立的敘事。 

這個少帥後來讓張愛玲自己也厭煩了,六十年代動的筆,寫了放,放了寫,七十年代還想過再繼續,到八十年代終於徹底放棄。本來,少帥和四小姐的愛情也可以是傾城之戀,西安事變最後可以說是成全是四小姐,但是,兩人關係明顯缺乏範柳原和白流蘇之間的左騰右挪,沒有機鋒沒有光芒,真情看不出假意也看不出,走不進傳奇,也邁不入歷史,少帥的故事擱淺在抽屜裡,是張愛玲對於自己限度的一種認識。 

這麼說,子善老師大概不同意,因為到底是張愛玲。